冬天是包水餃的季節,因為高麗菜盛產,便宜又大顆,以往會包水餃是因為娘家媽媽種很多高麗菜,每次寄上台北總是塞滿我家的冰箱,天天吃高麗菜也會吃到怕,索性就用最快消耗的方法....包水餃。
我家的餡料固定班底:豬絞肉、高麗菜、蝦仁、玉米、紅蘿蔔末、薑末、蔥末,今年應老公要求,減少豬肉的份量改為雞肉。
調味料:綠茶釀醬油膏、淬釀醬油露、鰹魚粉、白胡椒粉、味霖、米酒。
高麗菜切末,拌鹽醃漬脫水,高麗菜出水後,用清水洗掉鹽分、瀝乾。(我沒有放很多鹽,所以脫出來的水並不多,是想要保有高麗菜的脆感)(補記)
將所有材料混和,放冰箱醃漬一天入味,在包之前先摔肉,讓肉有彈性。(我喜歡吃灣仔碼頭的水餃,所以自己包的水餃調味料加比較重,這樣不用沾醬也很美味。)
存放水餃的盒子是之前買冷凍水餃的,保存起來反覆使用。
我喜歡吃薄皮水餃,會將水餃皮先平均拉薄,這樣煮出來的水餃皮感覺吹彈可破,還能看到餡料中的蝦子。
這次的材料費500元,一共包了108顆,平均一顆4.6元。
全站熱搜